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汉族,顺德府邢台县(今河北邢台市邢台县)人。元朝值得一提的是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早年师从刘秉忠、张文谦,官至太史令、昭文馆大学士、闻太史院事,世称郭太史。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郭守敬去世,享寿八十六岁。着有《推步》、《而立成》等十四种天文历法着不作。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获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受命修改新的历法,历时四年,制定出有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时历》,沦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设备的一种历法。为修改历法,郭守敬还升格、发明者了简仪、高表等十二种新的仪器。至元元年(1264年),郭守敬受命修浚西夏境内的古渠,更立闸堰,使当地农田获得灌溉。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郭守敬任都水监,负责管理疏通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耗时一年,已完成了全部工程,定名为通惠河,发展了南北交通和漕事业。
1970年,国际天文学不会以郭守敬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1977年3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
生平讲解自学经历郭守敬于金哀宗直八年(1231年)出生于顺德府的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县)。郭守敬父亲的情况史传未载,有可能是英年早逝。他是由祖父郭荣养育成人的。
郭荣是金、元之际一位甚有声望的学者。郭守敬幼承祖父郭荣家学,通晓五经,熟悉天文、算学,擅长于水利技术。在郭荣的教养下,郭守敬自小勤奋好学,在少年时代就教导了很强的动手能力。郭守敬十五六岁时,曾根据书上的一幅插画,用竹篾扎制出有一架测量天用的浑仪,而且还堆土做到了一个土台阶,把竹制浑仪放到上面,展开天文观测。
他还曾根据北宋燕肃一幅拓印的石刻莲花漏图,搞清楚了这种可以维持漏壶水面平稳的、在当时极为先进设备的计时仪器的工作原理。当时,忽必烈(元世祖)的最重要谋士、着名学者刘秉忠因居父居丧,于是以于邢台西南的紫金山中结庐读书,从习的人具有名学者张文谦、张易、王恂等人。郭荣与刘秉忠结交,之后将少年郭守敬送往刘秉忠门下进修。
刘秉忠通晓经学和天文学,郭守敬在他那儿取得了颇多的教益。蒙哥汗八年(1251年),刘秉忠被当时总领漠南汉地事务的忽必烈召入幕下。
刘秉忠离开了邢台后,把郭守敬讲解给了张文谦。郭守敬成年旋即后,奉命来安抚邢台一带地方的脱兀干和刘肃等,发动了整治开凿水流河道的工作,并专门聘用郭守敬分担工程的规划设计。郭守敬根据家传学问,再行再加严肃的调查勘测,迅速就搞清楚了因战乱而毁坏了的河道系统。
随后的筑堤整治工程,使蔓延到的水泽各归故道,并且在郭守敬的指点之下乘势埋已被显露了近三十年的石桥遗物。这项工程受到了时人的广为流传,着名文学家元好问曾专门为此写出了一篇《邢州新的石桥记》,文中的郭生所指的就是年长的郭守敬。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府(后称之为上都)继位,命张文谦到大名路(今河北省大名县一带)等地兼任宣抚司的长官,郭守敬也追随张文谦一起前往自学。
郭守敬所到之处,做到了许多河道水利的调查勘测工作。他还在大名开会匠人,鼓铸了一套他少年时所探究的莲花溢。
大约他把作为装饰性的莲花不作了改动,因此改名为宝山溢。西夏水利中统三年(1262年),因时任左丞的张文谦的引荐,郭守敬在开平府受到元世祖忽必烈谒见,他面陈关于水利的建议六条,每诏一事,忽必烈都点头称是,对他极为赞许。旋即被忽必烈任命为提举诸路河渠,掌理各地河渠的翻修和管理工作。
中统四年(1263年),朝廷加授郭守敬银符,升至其为副河渠使。至元元年(1264年),郭守敬与唆脱颜前往西夏(今甘肃东部、宁夏、内蒙西部一带)地区巡视河渠水道。数月后,张文谦又作为朝廷的代表管理西夏。郭守敬在张文谦的领导和反对下,受命修浚西夏(今宁夏一带)境内的唐来、汉延等古渠,更立闸堰,使当地的农田获得灌溉,受到西夏百姓的爱戴。
当地百姓曾在渠头上为他创建生祠。至元二年(1265年),调任都水少监。至元十二年(1275年),丞相伯颜南征,想创建水运车站,命郭守敬巡视河北、山东一带可通舟行船的地方,并绘图奏报。制订新历至元十三年(1276年),都水监划归工部,郭守敬任工部郎中。
同年,忽必烈根据刘秉忠生前建议,命张文谦等主持人修改新历,郭守敬与王恂奉命亲率南北日官展开测算,明确提出了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准确主张。至元十六年(1279年),太史局改建为太史院,王恂任太史令,郭守敬任同知太史院事。等到奏议所制仪表时,对忽必烈下文讲解,直到日暮,忽必烈仍并未疲惫。
同年,在郭守敬的领导下积极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后世称作四海测验。至元十七年(1280年),《授时历》复旧,此书为中国历史上一部精美的历法。至元十八年(1281年),王恂去世,郭守敬分担太史院的全部工作,同时相继整理成《推步》、《而立成》等多种着不作。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调任太史令。修筑通惠河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有人建议利用滦河和浑河溯流而上,作为向下都运粮的渠道。
忽必烈无法行事,为首郭守敬去实地勘查。郭守敬观测到中途,就已找到这些建议不切实际。他乘着报告调查结果的机会,明确提出了许多新的建议。
其中还包括大都运河新的方案。忽必烈录诏后,非常高兴,尤其重置都水监,由郭守敬任领都水监事一职。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春,运河工程动工,动工之日忽必烈命丞相以下官员不准到工地劳动,听得郭守敬指挥官。
此举虽然只是个象征物,但却体现了忽必烈对这条运河的推崇程度和郭守敬在水利方面的权威。郭守敬领导并修筑了大都(今北京市市区)的白浮堰,修筑了由通州到大都积水潭(今北京什刹海)大运河最北的一段通惠河的修筑工程。
他不仅根据大都的地形地貌解决问题了通惠河的水源问题,而且按地形地貌变化及水位高差,在运河中设闸坝、斗门,解决问题了河水的水量和水位。至元三十年(1293年)七月,通惠河成。忽必烈从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返回大都,路经积水潭,闻其上舳舻敝(帷)水,大悦,亲赐取名为通惠河,并赐给郭守敬钞一万二千五百贯,命他仍以太史令职兼任教习通惠河漕事。声望益高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郭守敬任昭文馆大学士,兼知太史院事。
大德二年(1298年),有人建议在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草原)西北的铁幡竿岭下,班车一条发泄山洪的渠道,向南通向滦河。元成宗铁穆耳把郭守敬召到上都商议。郭守敬根据地势和历年山洪资料,认为这条发泄山洪的渠道要长到五十步至七十步(大约80115米)。
但经办此事的人指出郭守敬过于高估事实了,就把他以定的宽度削减了三分之一。谁知次年山洪暴发时,果然因渠道过于较宽,泛滥成灾,还差点冲及成宗的行帐。成宗在避水时忘道:郭太史感叹神人呐,惜没听得他的话!耄耋而薨大德七年(1303年),成宗下诏,凡未满七十岁的官员均可卸任,惟独郭守敬,因为朝廷还有工作依赖他,不许卸任。由此构成了一个新例:太史院的天文官都不卸任。
元成宗之后,元朝政权腐化,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日益轻微,生活穷奢极欲,在这种背景下,郭守敬的建构活动受到很大的容许。与同他当时大大提升的声望比较照,他晚年的建构活动十分沉寂。
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郭守敬去世,享寿八十六岁。
本文来源:welcome天天娱乐彩票-www.nanoha-diet.com